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全国咨询热线:0371-60916757

您好!欢迎访问中瑞建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官网!

行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中国水利报:河南内乡县:改革创新破难题 管护工程惠民生

返回列表来源:发布日期:2017-12-27 15:45:34浏览:

2017年12月26日
□本报记者 李乐乐 通讯员 周斌 张毅
  河南省内乡县地处豫西南南阳盆地,钟灵毓秀的伏牛山,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当地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王店镇薛岗村的山丘上,刘有功、刘有三两兄弟正在经营着1800亩果园,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依托内乡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项目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兄弟俩借助水利部门建设的小型水利设施,以及投入20多万元自建的坑塘、提灌站,从默河引水,灌溉山上的毛桃、李子、杏、核桃、樱桃等不同季节的果品作物。
  作为全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内乡县共有塘坝(含水窖)861座,其中个人管理124座,通过明晰产权、管理经营权,发放产权证、使用权证、签订管护合同,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试点探索
完善管理模式


  内乡县现有耕地面积94.27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仅32.96万亩。前些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存在工程建设管理主要靠行政命令,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投入渠道单一等问题。由于工程产权不明晰,权责不明确,后期管理跟不上,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2015年4月,内乡县水利局组织各乡镇水利服务站人员,对各乡镇的坑、塘、堰、坝、机电井、小水库、提灌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摸排登记,建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制台账,每年新建的工程再纳入台账,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为做好改革试点工作,当地成立了包含水利、扶贫等1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印发了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奖补办法、维护管理办法。当地采取由村组自主申报,乡镇水利站汇总方式,确保工程建设资金能切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要,工程效益充分得到发挥。实行建管一体化,提高资金利用率。
  2014年以来,内乡县利用试点项目,落实改制资金1200万元。按照建设方案要求,3年来,三批项目已通过县级验收。新建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管道20.19公里,新打井331眼,建塘坝73座、水池水窖30座、提灌站15座,发展微喷800余亩。全县对已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了登记造册,建立了改制台账,明晰了工程产权、管理经营权。据统计,内乡县在册的2214眼机电井中,15眼由公司管理,一半以上由个人管理或承包管理,其余为村组集体管理。861座塘坝(含水窖)中,公司管理16座,近六成由个人管理或承包管理,其余为村组集体管理。61座泵站中,公司管理6座,27座由个人管理或承包管理。小型自流灌区75处,承包管理9处,乡镇管理3处,其余为村组集体管理;中型灌区末级渠系1497条,由81个会员单位管理。
  “经过三年的努力,内乡县十项改革内容,已全部进行了试点探索,创新了投入机制,实现了建管一体化,探索完善了项目建设、补助、管理方式,明晰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搞活了经营权,并制定了奖惩办法,确定推广了农业水价改革及精准补贴等办法,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内乡县水利局副局长王英锋介绍。?

政府投入1元钱
带动社会投入2元钱


  位于马山口镇茨园村的朱岗提灌站,2010年7月水毁报废。该村村民朱国党牵头投资30余万元(朱国党个人出资15余万元,当地补助15万元)重建了朱岗提灌站,效益辐射到茨园村8个村民小组400余亩耕地,朱国党注册成立了水利专业合作社,设备管护费用均由合作社承担。
  根据《内乡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奖补办法》,建一座塘坝工程,奖补1万至5万元;修一处水窖工程,奖补1000元;新打一眼水源井,根据不同口径每米奖补100元~500元;中小型灌区末级渠系续建配套改造工程,每完成1立方米土方奖补2元;新修硬化灌溉渠道,每米奖补10元。
  对新建工程,内乡县先建机制,后建项目。对已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当地摸底排查,确权登记,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小水库的产权归各乡镇政府所有,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产权归各受益村农民用水户协会所有,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归项目所在行政村集体所有,由社会各界投资者投入的资产,产权归投资者所有,各级财政投入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归所在村集体所有,以个人、家庭农场、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等建设主体投资为主政府奖补为辅的以奖代补工程产权归建设主体所有,发放产权证、使用权证,签订管护合同。
  “政府投入1元钱,带动和吸引社会投入2元钱。”内乡县创新投入机制,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形式,对新建工程进行奖补,将过去由财政单一投入解决的事情,转变为由政府补贴、群众自建自管、社会各界自主参与解决,调动了社会各界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疏通灌区
管护“最后一公里”


  马山镇老庄村曾经由于田间闸站损毁失修影响灌溉,村里成立了用水户协会,从水费中抽取一定的费用用于设施运行维护,如今修得及时,用得顺利。“会员就是每个村组的组长,他们15个人就是到每个组协调,管道维修、反映组里有啥情况。管道维修费用和维修人员费用从水费用抽取。”用水户协会副会长邢俊洲说。
  老庄村属河南省唯一采用管道输水、自流灌溉的中型灌区———打磨岗灌区,该灌区原来由灌区管理处直接管护,后实行企业化管理,移交内乡县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水投公司),形成了水投公司统揽下,打磨岗水库灌区管理局与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合管的管理模式。
  按照规定,灌区设施闸阀房以上由灌区管理局管理,闸阀房以下田间农管工程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水费由协会收齐后上交,由县水投公司调控10%的大修基金后,余下的按比例返还管理局、水厂、用水户协会,用水户协会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田间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有了保障,不仅解决了乱收费、搭车收费、水费计收不到位等问题,还解决了灌区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
  据内乡县水利局技术人员介绍,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后,实行用水预先申请,统一灌溉用水管理,让用水户对灌溉管理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解决了过去用水过程中的许多矛盾和纠纷,同时,协会实行“一把尺子”量水,用水户知道用多少水,交多少钱,节水意识明显提高。

  为增强协会水费、工程和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协会年初、年终各召开一次用水户代表大会,讨论、审议全年财务支出、工程维修、水费收取等。协会成立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灌溉高峰期,协会可以通过雇工完成灌溉用水调度,用水户可以通过一个电话联系灌溉问题,解决了过去浇一亩地误一天工的难题。
  据了解,内乡县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4个,由81个会员单位管理,协会管理灌溉面积达20.7万亩。其中,打磨岗灌区东王庄协会2014年还被水利部评为“全国用水示范组织”。当地水利部门统计数字显示,成立用水户协会后,农民每年水费支出降低15%~20%,亩均产值增加500元左右。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中瑞建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本文地址:http://www.henanjianyuan.com/show-10-307-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瑞建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2016-2025 豫ICP备19038731号 技术支持:启创网络

 
QQ在线咨询
QQ在线咨询
全国咨询热线
0371-60916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