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工程案例
-
固话:0371-60916757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绿地新都会8号楼901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探索多元模式破解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难题
来源:发布日期:2017-06-29 16:53:47浏览:
□河南台记者 朱圣宇/文字通讯员 李乐乐/摄影
核心提示▲长期以来,农田水利设施“坏了没人修,丢了没人赔”的困局难解。河南省多地成立用水组织、明确设施产权、加强运行管护,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农田水利设施建管模式。
“这一个提灌站能保障一万亩农田的灌溉,实际俺只有八九千亩。两个水泵,一个0.5个流量,两个共1.1个流量。”在商丘市民权县林七乡祝庄村,祝庄提灌站正不断向农田沟渠放水灌溉,下游近九千亩秋粮依次“解渴”。林七乡农民用水者联合会主席李超一说,前些年提灌站效益可没这么好,泵站设施毁坏没人修、沿途“跑、冒、滴、漏”导致用水效率低下,2003年成立了用水者组织,才有了统一的管护。“这四个提灌站的电费,还有机械维修保养费、管理费从哪里来?就没着落了。由各用水组选取代表建立农民用水联合会,提灌站交给协会管理,由协会收取水费、管理使用。”
河南台记者朱圣宇采访民权林七乡农民用水者联合会主席李超一
政府引导联合会制定章程,完善工程维护和灌溉管理、水费收交等制度,用水者联合会直接参与项目监管,组织农民投工投劳;末级渠系工程产权移交后由用水者分会负责运行维护,助力全乡粮食连年增产增收。“家中的老人小孩儿,只要打个电话都给他代浇了,只收他5块钱代浇费,群众都能浇上水。今年全乡小麦单产较上年每亩增产约100斤,4500亩小麦增产450万斤。”李超一说。
河南省很多地方都有类似情况。南阳内乡县马山镇老庄村曾经由于田间闸站损毁失修影响灌溉,村里成立了用水协会,从水费中抽取一定的费用用于设施运行维护,如今修得及时,用得顺利。用水协会副会长邢俊洲:“每个村组的组长,他们15个人就是到每个组协调,管道维修、反映组里有啥情况。就我的工资是刚从水费中抽的,抽30%,包括管道维修修理费和我的工资。”
南阳内乡县马山镇老庄村用水协会副会长邢俊洲向记者朱圣宇介绍协会运行情况
明确设施产权、统一用水管理,是内乡县的有益探索,“全部进行了排查登记,每年新建的工程再纳入台账。中型灌区全部建立了用水者协会,一些小型灌区由村集体管理,主要是明确了管护责任主体。”内乡县水利局副局长王英锋介绍,自2014年列入全省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国家级试点以来,对全县坑、塘、井、坝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排查登记,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设施都有了管护主体。
内乡县是全省十二个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之一。通过三年的探索,多地形成了多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年底有望全省推广,破解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难题。
“农民管不了、集体不愿管、国家管不到”是我国农田水利末级渠系的主要难题。2014年,河南省水利厅联合省财政厅、发改委通过竞争立项确定了12个试点县,其中睢阳区、栾川县、陕县、平桥区、内乡县、济源市为6个国家级试点县,宝丰县、范县、新郑市、滑县、兰考县、西平县为6个省级试点县。
“国家进行这方面试点说明管护这一块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是难破解的事,”河南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李宪章说,“通过管护主体确认以后,发挥效益,最终解决的就是一个管护难的问题。”
试点县实施期为3年,每年补助资金400万元,希望形成一批产权明晰、运行良好的示范工程,建立多元化的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长效发展机制。李宪章介绍,经过探索,河南总结出了济源市“奖补”、内乡县“公司+协会”、商丘市睢阳区农民用水协会、许昌市项目区政府购买服务、兰考县引入商业保险等5种农田水利设施建管模式。“比如兰考这个保险模式就是你把小农水的,像管道、出水口,这好多都可以参加保险,这个是比较不错的,在兰考县的两个乡镇,保单已经生效了。在其他县也在摸索这个事,一推广对各方都有利。”
河南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魏振峰介绍,目前各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河南省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农水设施建管模式,今年底将进行考核验收,以期将成熟经验全省推广。“整个资料搜集了以后,逐步再看看完善完善,到底哪些经验、哪些需要改进的,下一步咋弄才有个方向。”